新聞報導
日期:2024.12.5~8
地點:南港展覽館
---學生參訪心得摘錄---
小組A成員1
“先前因為看過一本書「慢療: 我在深池醫院與 1686 位病患的生命對話 God's Hotel: A Doctor, a Hospital, and a Pilgrimage to the Heart of Medicine」他的介紹:「疾病醞釀了多久,療癒的時間就要多長......在疾病與死亡之間,還有多少種可能?面對疾病,還有多少種選擇?是否,我們忘了-人不只是軀體?這裡的醫師、護士與病人,讓我相信了日常小事的重要,也讓我目睹了宛如植物終能綻放綠意的療癒過程;那不只是醫療,更是一種奇蹟,彷彿是一種魔術戲法。」深深吸引我,這也是我來讀公共衛生學程的初衷,希望人即使在生病過程中仍然得到尊嚴的對待,……………(略)
這次展覽看到奇美醫院「急症出院轉銜居家醫療」,奇美醫院應用「可攜式 X 光機」開發改良支撐腳架並導入應用於在宅急症照護,患者不用到醫院即可獲得清析影像,足以提供醫師專業診斷,醫院正在無牆化,照顧也同時在宅化,居家化,相應的照顧政府也提倡去機構化,走向社區化,相關病人尊嚴地對待也在增加其可能性,這是我個人也在努力的目標”
小組A成員2
“在這個學期接觸大量的公衛課程,漸漸的,生活中也會對醫療、衛生、公共政策等議題張開眼睛,本次醫療科技展讓我用一個公衛領域的學習者來
看待,在每一個展位中,我想了解他們的宗旨、想解決的問題等等,展位的類型玲瑯滿目,除了傳統上的醫療院所,推出新的診療方法或診斷方法
外,也有許多器材商、健康食品商,顯示這個展覽,不只關注於醫療本身,也希望提升更多預防方面,不乏蜂蜜推廣、保養品推廣、預防椎間盤突出等,目的是希望人們可擁有更舒適的生活。近年來 AI 大量進駐各個產業,讓所有產業都快速發展,醫療產業更利用這些技術強化服務品質,在閱覽這些展位的同時,也不禁思考我如何利用這些技術幫助於我的生活和工作中,也思考未來的世界會是長什麼樣子。”
小組B
今年展覽中與 AI 相關的技術成為一大亮點,尤其是像 Dr. AI 這樣基於人工智慧的健康管理平台。它不僅可以快速生成健康報告,還支持38 種語言與 12 個專科,展現了 AI 在縮小城鄉醫療資源差距方面的巨大潛力,在偏鄉地區醫療人員不足的情況下,這樣的系統可以輔助診斷並提高效率,同時減少病人等待時間,但如果沒有基礎知識的人使用,便較難判斷內容對錯,或許在未來AI 的普及之下,可以預期少數病人會拿著這類 AI 的診斷報告去質疑醫生專業的戲碼上演。
小組C
“參觀 2024 台灣醫療科技展,讓我們對醫療科技的進步有了全新的感受。展會內容豐富多元,從智慧醫療到專科醫材,呈現出科技如何提升醫療的效率與品質。每一個展區都展示了令人驚嘆的創新技術,讓人對未來的醫療發展充滿期待。綜觀各展位主題,發現本次展覽多聚焦於「智慧醫療」的概念。現今科技發展快速,尖端技術日新月異,再加上近年的 VR、AR 及生成式 AI 等趨勢正熱,我國醫療科技亦搭上此波熱潮,受益於台灣完善的醫療及健保制度及資源等得天獨厚的條件,舉凡運動器材、穿戴式裝置、精密醫療器材、護理設備、手術設備、遠距醫療裝置及個人化醫療(精準醫療)服務等,皆有不少產、官、學界專家投入其中進行開發研究,成果斐然。AI 的應用無疑是大趨勢!”
“本次醫療科技展幾乎能夠看到所有知名的醫院、生技醫療公司及政府機構設展,其中亦包含許多本業非醫療產業的廠商跨領域發展醫療科技,如微軟、BENQ、華碩、新光保全及緯創等,顯見我國醫療科技產業的經濟價值及潛力,期許我國未來醫療科技蓬勃發展,促進台灣全體健康福祉。”
小組D
“第一次參加醫療科技展,覺得非常好玩! 在展場中深刻體會到知識科技日新月異,讓人非常期待未來生醫的進步。許多生技公司與醫療機構都來擺攤,
一攤比一攤盛大,如果時間允許,真希望能好好坐下來聽主題講座,並與各領域專家聊聊新的技術與研究成果。”
“這是第一次參觀台灣醫療科技展 2024 年度最大的醫療專業盛會大健康產生鏈一次呈現,讓我深刻感受到台灣在醫療技術的創新能力與未來發展潛力。展覽涵蓋智慧醫療、醫療器械、人工智能(AI)與機器人技術等多元化領域,不僅展示了現有技術的進步,也呈現了未來醫療服務的發展方向。首先,展覽的智慧醫療區特別吸引我的注意。隨著數位化與物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智慧醫療已成為全球醫療趨勢之一。在展覽中,我看到了許多創新的智慧解決方案,包括遠距醫療平台、智慧病房統」及個人化健康管紀裝置。”
小組E學生1
“這次參加醫療展,最有印象的是由國軍醫療體系所展示的軍陣醫學,由外科醫師為我們介紹戰爭時候,外科小組首要任務不是治癒病人,而是穩定病人生命徵象,由平時就有編制前進外科小組人力(分為檢傷分類組、手術組、術後恢復組、行政組),另外我也有提問血品的供應問題,因外傷手術中最需要的備品就是血品,展示人員表示戰爭中會有血品車量巡迴定點,不是從一般血庫的製程來源,而是直接從健康的軍人身上抽取血品,戰爭時直接利用簡單處理後輸入所需外科病人中,因此平常每位軍人的血型及是否有傳染病的調查就很重要。另外,國防大學預防醫學研究所也有展示有關 IGY 抗體在新冠肺炎疫苗上的應用理論,人類身上沒有 IGY,是從雞蛋萃取,因此這項疫苗研發並非體內注射,而是鼻噴劑直接吸入使用,好處是成本低廉、產量穩定,及外用使用增加民眾使用意願,不過目前此項僅此發表研究階段,尚未實際上市使用。整體而言,這次參加醫療展,讓我了解目前科技發展的方向是往遠距、AI 的方向發展,多數的醫院都有發展數位的管理病人的方式,或者有一些穿戴式裝備可以監控病人的健康狀況,也讓上了一學期的課程更能有具體想像業界實務上的運用模式,覺得收穫良多。”
小組E學生2
“在這次的醫療展當中,我有參與了免費的酒精代謝基因檢測和 AI 語音情緒分析。酒精代謝基因檢測採檢了我的口腔黏膜去做基因化驗,如果顯示酵素活性差的話,酒後引起致癌的機率較高;AI 語音情緒分析則分析我唸一段話的速度、音調等,去分析我最近的情緒狀態並給予建議。展場內我特別有印象的攤位還包含了:用 VR 來進行急救和開刀的模擬訓練;利用機器學習領域中的決策樹來協助判斷治療及用藥;使用智慧監測和穿戴裝置來協助護理師在病房的工作;利用機械手臂來進行鑑驗、配藥,可以增加精準度並減少人員的傷害;利用 AI來協助失智症長者復健。在這個展可以看到在醫療產業上的最新的科技應用,在未來的幾年內很多就會從展場進到醫院和社區裡。這會讓我想到科技的進步和普及,會不會有可能讓 access, quality, cost 可以同時改善,還是有可
能擴大了不平等呢。有人說我們不會被 AI 取代,但可能會被使用 AI 的人取代,那我好奇什麼是 AI 不能取代的呢?”
2024.12.05 醫療科技展學生參加紀錄照片⇑
2023.11.30 醫療科技展學生參加紀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