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公告
在全球暖化加劇的情況下,氣候炎熱成為一個嚴峻的公共衛生挑戰,特別是對於長時間在戶外工作的農民與勞工。近期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楊孝友教授研究團隊發現,炎熱氣候可能造成農民、中年糖尿病患者慢性腎臟病危險性增加。
非傳統原因慢性腎臟病最早被報告於中南美洲採收甘蔗的蔗農,因氣候潮濕高熱,造成許多農民年輕很輕便罹患慢性腎臟病、腎衰竭,受到國際重視。並針對農民的熱危害提出改善計畫。臺灣氣候環境潮濕炎熱,有腎臟病的人很多,是否跟全球暖化氣候炎熱有關,值得大家注意。
檢資料後發現,農民非因高血壓、糖尿病造成的非傳統原因慢性腎臟病危險性比一般民眾高出5成,且有1/5的農民有慢性脫水現象。研究發表於職業與環境醫學期刊。透過全國健檢資料分析也發現,糖尿病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受到溫度上升影響,增加慢性腎臟病危險。研究發表於國際環境健康研究期刊。
氣候變遷對健康的影響因人而異,戶外工作者、老年人、肥胖、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等慢性病患是高危險群,原因與身體對熱調節能力下降、核心體溫上升比較快有關。核心體溫是我們體內的溫度,會受到大腦下視丘調節。中老年人或糖尿病患因為神經調節的能力較慢。需注意的是,懷孕中的女性因生理變化,身體熱調節能力也會下降。在團隊過去發表在科學報告的研究結果顯示,懷孕第三孕期 (7至9個月) 暴露極端高溫會增加死產的風險。更需要注意熱危害的預防。
這些研究都提醒民眾於即將到來的夏季須注意熱危害的預防,避免在大太陽下工作過久,並多補充水分。雇主對於未曾於高氣溫環境下作業之新進勞工,第1天在大太陽下工作時間不要過長,可用一週的時間逐步調整熱暴露時間,提供勞工生理熱適應。營建工人、農民等高危險族群應定期腎臟檢查,以有效的健康管理。
發表論文參考
1. Jerry Che-Jui Chang, *Hsiao-Yu Yang. Epidemiology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of undetermined aetiology in Taiwanese Farmer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from Changhua Community-based Integrated Screening program. 職業與環境醫學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2021;78(12):849-858.
摘要
在中美洲,炎熱氣候下的,許多農民罹患不明原因慢性腎臟病(CKDu 或 CKDnT),這些農民年輕很輕,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會導致慢性腎臟病。國外研究猜測是氣候炎熱造成非傳統腎臟病。臺灣氣候環境潮濕炎熱,有腎臟病的人很多,是否跟全球暖化氣候炎熱有關,值得大家注意。
研究方法 我們使用了2005年至2014年彰化社區整合篩檢計畫的資料,該計畫自2005年起每年對台灣最大的稻作縣進行慢性病篩檢。研究對象包括15-60歲的農民和非農業人口。非傳統原因慢性腎臟病的定義是年齡在60歲以下,腎絲球濾過率<60 mL/min/1.73 m2,且無高血壓、糖尿病、蛋白尿、血尿或服用中藥。我們按農民、年齡、性別、教育程度、都市化程度、吸菸、體重指數、高尿酸血症、高血脂、心臟病和慢性肝病估算了非傳統原因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
研究結果 研究共納入5,555名農民及35,761名非農業人口。非傳統原因慢性腎臟病佔所有慢性腎臟病例的48.9%。農民的非傳統原因慢性腎臟病盛行率為 2.3%,高於非農業人口的0.9%。與非農業人口相比,農民的非傳統原因慢性腎臟病粗罹病勝算比為2.73(2.13-3.50),調整後的罹病勝算比為1.45(1.10-1.90)。22%的農民和14%的非農人口有脫水現象(血中尿素氮與肌酸酐的比率大於 20)。
結論 亞熱帶亞洲國家的農民罹患非傳統原因慢性腎臟病的健康風險增加。政府應重視非傳統原因慢性腎臟病的流行,並為農民提供有關熱危害的職業健康教育計劃。
2. Che-Jui Chang, Chun-Yi Chi, *Hsiao-Yu Yang. Heat exposure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 temporal link in a Taiwanese agricultural county. 國際環境健康研究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RESEARCH 2024;34(3):1511-24.
摘要
炎熱氣候造成的腎臟傷害傷已引起大家的關注。這項研究探討了臺灣慢性腎臟病與戶外高溫暴露之間的關係。透過全國健檢資料,分析慢性腎臟病 (CKD) 與具有各種時滯結構的平均環境溫度之間的關聯。 研究共納入 1,243 名 CKD 病例和 38,831 名非 CKD 參與者。 調整人口、社會經濟、生活型態因素和共病後,1-9 個月內 CKD 與環境溫度呈正相關。 9 個月平均環境溫度產生最高的 CKD 比值比(OR = 1.22;95% CI = 1.09-1.37)。 此外,發現女性和農民在戶外高溫暴露後更容易罹患慢性腎臟病 (CKD) 風險。 這些發現表明,預防炎熱氣候相關的腎損傷應考慮相關的時間框架,並關注弱勢群體。
3. Che-Jui Chang, *Hsiao-Yu Yang.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mong agricultural workers in Taiwan: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 腎臟國際報告KIDNEY INTERNATIONAL REPORTS 2023;8(12):2677-2689.
摘要
農業社區的慢性腎臟病是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這個研究的目的是調查臺灣農民慢性腎臟病與戶外高溫暴露的關係。
方法:我們以2012年至2018年全國成人健康檢查資料進行巢式病例對照研究。我們從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取得氣候再分析資料 (ERA5) 這個資料庫包含從1979年至今的各種氣象資料,ERA5的精度和解析度都相當高,因此被廣泛應用於全球氣候變遷資料分析。
我們分析臺灣各縣市溫度資料
計算了全縣平均環境溫度。所有慢性腎臟病病例均按年齡和性別與無慢性腎臟病參與者進行1:2配對。 我們在檢查前估計了農民慢性腎臟病和非傳統原因慢性腎臟病的罹病勝算比 (OR) 以及平均環境溫度 (°C) 的變化。
結果:我們分析了臺灣844,412名農民和 3,750,273名非農民健保資料後發現,農民有顯著較高的非傳統原因慢性腎臟病危險(OR = 1.09,95% 信賴區間 [CI] = 1.001-1.18)。當環境溫度升高會造成中年糖尿病患者慢性腎臟病風險 OR = 1.023,95% CI = 1.017-1.029)。
結論:臺灣農民罹患非傳統原因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可能較高。戶外高溫暴露與臺灣慢性腎臟病的危險性有關,中年糖尿病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受到戶外高溫影響,罹患慢性腎臟病。
4. Teng-Hsiang Chang, Ching-Yu Lin, Jason Kai Wei Lee, Jerry Che-Jui Chang, Wan-Chin Chen, Hsiao-Yu Yang. Mobile COVID-19 screening units: heat stress and kidney function among health care workers. 美國腎臟疾病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 2022;80(3):426-428.
摘要
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許多國家普遍使用機動COVID-19篩檢站。由於醫護人員要穿戴密閉個人防護衣並在戶外工作,因此炎熱氣候成為一種新興的職業危害。而導致醫護人員腎臟傷害。
我們在COVID-19疫情期間,招募了COVID-19篩檢站醫護人員。採用重複測量設計來追蹤醫護人員工作前和工作後的腎功能變化。我們使用溫度、濕度記錄器測量了防護衣內部的熱壓力指數。並測量醫護人員是否有體重減輕>1.5%的脫水。我們使用問卷來詢問職業危險因素,包括飲用水中是否添加電解質、飲用含糖飲料的習慣,以及在穿戴個人防護裝備之前是否避免喝水以防止穿防護衣沒辦法上廁所。腎損傷事件定義為肌酸酐增加 >0.3 mg/dL 或 1.5 倍。
研究期間在2021年9月及10月,環境溫度為29.3±2.3℃,環境熱指數為35.0±3.8℃。護理師成員的個人熱壓力指數高達47至48度。大量的汗水無法顯著增加了個人防護裝備內的濕度,導致更高的熱壓力。
在這樣高度熱壓力下,我們觀察到穿著防護衣的醫護人員會有核心體溫顯著上升(P < 0.001),工作後腎功能顯著下降(P < 0.001)。其中更有23%護理師出現急性腎損傷事件,11%護理師出現蛋白尿等急性腎臟傷害現象。穿著防護衣戶外工作(P = 0.03)和避免飲用水(P = 0.03)是造成醫護人員腎臟傷害的危險因素。
這是國際上第一個證實熱壓力造成穿著防護衣戶外工作醫護人員腎臟損傷的研究。我們建議各國政府關注COVID-19 大流行期間醫護人員腎損傷的熱危害。
5. Hsiao-Yu Yang, Hsiu-Ling Chou, Clarence Hong Wei Leow, Ching-Chiu Kao, D. Daniel11, Vena Jaladara, Levina Chandra Khoe, P K Latha, Yodi Mahendradhata, Phuong Minh Nguyen, Rujipas Sirijatuphat, Dewi Sumaryani Soemarko, Vidhya Venugopal, Kai Zhang and Jason Kai Wei Lee. Poor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ractices were associated with heat-related symptoms among Asian healthcare workers: a large-scale multi-national questionnaire survey. BMC護理BMC NURSING 2024;23:145.
摘要
這研究透過多國合作,調查東南亞地區6個國家疫情期間醫護人員所經歷的熱危害症狀。研究共調查了3,082名醫護人員,研究發現醫護人員對個人防護裝備的使用持負面態度和做法(β1 = 0.6,p < 0.001)、醫護人員對熱應激和個人防護裝備使用的了解(路徑係數 = 0.2,p < 0.001)、以及消極態度和做法(路徑係數 = 0.2,p < 0.001)對所經歷的症狀產生不利影響。
結論:問卷在評估症狀方面不可靠。 儘管如此,醫護人員仍應自我評估自己的症狀,以便及早發現熱應激。 為了有效減輕熱應激,了解醫護人員對個人防護裝備使用的態度和做法應指導政策制定者實施有針對性的熱管理策略。
6. Yang HY, Lee JKW, Chio CP: Extreme temperature increases the risk of stillbirth in the third trimester of pregnancy. 科學報告 SCIENTIFIC REPORTS 2022, 12:18474.
摘要
流行病學研究報告了極端溫度對生產不利的影響。然而,懷孕期間的易感受期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評估極端溫度對死產率的影響。我們進行了時間序列分析,利用分佈式滯後非線性模型探討溫度與死產的關聯。2009年至2018年間,台灣共有 22,769 名死產入組。平均死產率為每 1000 名新生兒 11.3±1.4 例。暴露於極端高溫 (> 29 °C) 導致死產的相對風險為 1.18 (95% CI 1.11, 1.25)。妊娠晚期的孕婦最容易受到極冷和極熱溫度的影響。在滯後0-3 個月時,相對於最佳溫度(21°C),暴露於極端高溫(29.8°C,溫度的97.5 個百分位數)導致死產的累積相對風險(CRR) 為2.49 (95% CI) :1.24,5.03),暴露於極低溫(16.5°C,第一個百分位數)的死產 CRR 為 1.29(95% CI:0.93,1.80)。台灣的死產率正在上升。我們的研究結果為公共衛生幹預措施提供了訊息,以管理氣候變遷對健康的影響。